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最近大熱的人工智能專業被列入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首批建設資格。
人工智能設立本科專業,高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被期許進入快車道。但在這之后,還有哪些“枷鎖”需要打破?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何曉斌的答案是高校尚未形成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力度還不夠等。
近日由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等共同舉辦的“中國AI創新者論壇”上,何曉斌談到目前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問題,他表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與美國相比還是遠遠落后的,無論在高校研究者的數量上還是研究成果上,都有較大的差距。比如對20所高校中的頂級學者數量進行比較發現,美國占68%,中國占24%;而智能人才的從業人數美國也是中國的兩倍。
在斯坦福大學學習多年,何曉斌對斯坦福等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面的學科交叉融合印象深刻。同樣有多年海外經歷的網易有道CEO周楓也著重強調了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中“跨界”的重要性,“讓我感觸很深的就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校內各個系之間的跨界和融合非常厲害,并產生了大量非常好的研究成果。”周楓說。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市場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倒逼高校加強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養。對此,何曉斌建議,應該加強人文社科和AI領域教師的研究和教學合作;加強校企合作;加強校內不同專業人才的聯合培養;建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學習分享平臺,合作進行相關項目和數據庫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