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全球首個行政區域5G網絡在上海虹口區建成并開始試用,上海市副市長吳清通了首個電話。
這次全球首個不換卡不換號、基于中國移動現網升級的5G核心網、業務系統和5G手機的電話互通,標志著5G終端與無線網的優化適配性進一步提升,但不意味著短期內5G在消費者端有什么大的進展。
5G建設雖一片歡聲,但對電信運營商來說,遠超以前任何一代通信網絡的5G建網成本壓力已壓在身上。
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表示,預計5G的網絡投資將達2萬億元。
然而,從近期三大電信運營商公布的業績看,他們的業績已明顯“增量不增收”,跟不上網絡建設成本的增長速度。因此,針對5G的開源節流,便成為電信運營商的迫切任務。
與4G相比,5G需要更密集、更大規模部署基站,也意味著成本更高。中國鐵塔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海量的5G站址需求,需要同時考慮節約投資,避免重復建設,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各種桿件,尤其是高密度的“智慧桿”。
什么是“智慧桿”?
“智慧桿” 又叫多功能智能桿:就是把集智慧照明、視頻監控、交通管理、環境監測、無線通信、應急求助、通信基站、充電樁、傳感器、等各種設施和服務集成到同一根桿上,實現多行業信息采集、發布、傳輸的精確化管理。在5G帶動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智慧桿”就是如同“末梢神經元”般的存在。
“電信運營商的錢大都花在基站上,花在電費上。”通信行業資深人士柏松說,“通信網絡之所以不斷演進升級,離不開‘圖求更高的性能,獲取更低的成本’兩個驅動力,任何技術若回報少于付出,都很難廣泛應用。”
雖然“智慧桿”能為運營商節省多少成本還沒準確測算,但從中國鐵塔提供的數據看,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鐵塔已為行業累計少建鐵塔64萬個,減少重復投資1148億元。
“這樣的高度集成涉及電力、公安、市政等不同領域,不僅產權所屬、建設和運營維護責權利等需要明確,不同部門間的協調更是大問題,需要相關政府部門介入強推。”
3月14日,中國鐵塔在廣東牽頭成立首期包括30家企事業單位成員的“智慧桿產業聯盟”。該聯盟首先明確,“智慧桿”的產權將歸政府所有,“智慧桿”運營管理單位擁有“智慧桿”的特許經營權,對“智慧桿”進行統一、專業化的運營及管理,避免重復投資、重復開挖、反復擾民等各種問題。
據了解,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已提請省級政府建立統籌推進工作機制,明確“智慧桿”建設運營模式,在規劃銜接、開放公共設施、用電用地等方面出臺扶持政策,加快全省“智慧桿”塔建設,力爭在2019年底前完成“智慧桿”項目試點,并形成規模應用。
若廣東模式成熟,中國鐵塔有可能在全國進行更大規模復制推廣。